
【高齡防詐法律】借帳戶幫朋友也會坐牢賠320萬?教你3招守住帳戶,別當詐騙幫兇!
2025 Jun 27 債務催收詐騙 民事刑事訴訟
你以為「只是借個帳戶」沒什麼?小心害了自己賠上未來!
現在的詐騙手法,不只針對年長者,連「帳戶」也成了他們鎖定的犯罪工具!
最近新聞有一個真實案例,有位中年男姓,只是借出自己的銀行帳戶,竟然被判刑4個月、還要賠償320萬元。
你是不是也曾被親戚或網友問過:「可以借用一下你的帳戶收款嗎?」
如果你覺得「只是幫個忙」沒什麼,那真的要小心了!現在借帳戶,等於幫詐團開門,變成「詐騙共犯」,不但有刑責,還可能賠償天文數字!
【新聞】為賺小錢,帳戶變犯罪工具,判刑+賠償320萬!
彰化的張先生,欠了10萬債務,某天在網路上看到借帳戶就可以領錢,對方說:「你借我帳戶轉帳,幫你賺點外快。」張先生想說反正沒什麼,只是幫忙轉個帳,就把銀行帳戶跟提款密碼交出去了。
結果呢?這個帳戶竟然變成詐騙集團的洗錢通道!
受害者陳先生在YouTube看到「高獲利投資」廣告,被引導加入LINE群組,在短短2天內分3次,把320萬元匯進了張男的帳戶。後來發現被騙趕緊報警,但錢早就被轉走。
張先生落網後不斷喊冤:「我沒拿半毛錢啊!」但法官怎麼判?
法官認為,張男雖然沒有收到酬勞,但他出借帳戶,導致原告有320萬元損害,是幫助詐欺集團成員實施詐欺行為,就是共同侵權行為,依《民法》第184條第1項、第185條規定,不論他有沒有分到贓款,還是要償還全部款項,賠償原告320萬元。他以為「只是借個帳戶」收錢沒什麼,最後卻讓他吃上官司、賠一大筆錢,這代價真的很大。
【法律解析】為什麼借帳戶算共犯?你一定要懂這三件事!
一、刑事責任:
幫助詐騙行為可判刑! 依《刑法》第339條,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,即構成幫助詐欺,最重可判5年徒刑並併科罰金。張男就是因此被判處4個月有期徒刑。
二、民事責任:
要賠償被害人損失! 根據《民法》第184條、第185條,協助詐騙行為即為共同侵權,不論有無獲利,都須負全額賠償責任。張男因此要賠償320萬元。
三、法律關鍵點
「我沒拿錢」不是理由,只要你出賣帳戶的行為幫助詐騙完成,就可能觸法;即使沒分到贓款,無論你有無分紅、是否知情,法院仍認定你是共犯!
【防詐3招】守住你的帳戶,才守得住你的未來!
1. 絕對不要借出銀行帳戶!
不論是朋友、親戚、還是網友,只要對方說要借帳戶收款或轉錢,立刻說「不行」!帳戶是你的身分延伸,借出去不只風險高,還可能犯罪!
2. 網路投資先查證,別相信「高報酬保證獲利」
詐騙集團常用社群廣告、YouTube影片吸引人投資,再透過LINE群組洗腦。記得:真正的金融商品不會在通訊軟體私訊拉人。
3. 發現可疑行為,立刻撥打165反詐騙專線!
接到不明電話、簡訊、被要求提供帳戶資料,都要馬上查證!現在的詐團話術越來越逼真,越早查證,越能減少損失!
守住個人帳戶資料,不因小利出賣帳戶
銀行帳戶、身份證件都是很重要的個人資料,千萬別借人使用!再熟的人說「幫我收款」「借我轉帳」,你都要提高警覺。
如果你曾經借過帳戶,現在趕快回收;如果你有親友不懂這風險,趕快把這篇文章傳給他!守住自己的金融安全,不讓自己變成詐騙共犯!
加注警語: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,個案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,因此,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。如您有法律問題,請加王律師 LINE官方帳號,預約付費法律諮詢。

Rita橘子姐|熟齡理財法律YouTuber
HI,我是Rita橘子姐。因為疫情開始斜槓中年,50+踏上自媒體之路,經營YouTube頻道,2年累積4萬訂閱。
曾經是2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營運長,現在擔任顧問講師,分享熟齡族常見的財務與法律問題,把困難的案例,轉化為實用、易懂、且有溫度的分享,陪你在人生下半場做出更聰明的選擇!
歡迎訂閱"熟年理法院",一起打造晚美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