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齡金融法律】「假律師+假遺囑」遺產詐騙,教你三招識破!
2025 Nov 07 債務催收詐騙 高齡理財法律 婚姻家事遺產
一場精心包裝的法律詐騙,教你三招識破!
新聞一名自稱「律師」的男子李鴻龍,竟透過網紅女兒的人脈,接近一位剛高中畢業、急著處理父親遺產的珍妮。他不但詐騙對方數百萬元,還教唆她「偽造預立遺囑」,聲稱只要「花90萬元紅包買通三位公證人」,就能讓假遺囑在法院「生效」。
幸好這位年輕人最後沒有被貪念牽著走,否則她不僅拿不回父親遺產,還可能成為刑事共犯。
其實用網紅和網路的知識落差,「假律師詐騙」和「造假資料詐騙」一直存在,他們會賣弄法律名詞看似專業、口氣像律師、還能引用條文與說明會流程,讓一般民眾完全無法察覺詐騙風險。
假律師的詐騙3大特徵
假律師和假的專業人士,例如假代書、假房仲人員,這類詐騙最可怕的地方,是專業的「偽裝」。他們不像傳統詐騙講求速度,而是長期交往滲透、和你建立信任感。
1、先用「專業外表」取信
假律師(專業人士)常穿西裝、自稱「顧問」、「法律顧問團隊」、「合作律師」,甚至會拿出印有假執照號碼的名片。他們熟悉法院程序與法律用語,能讓人信以為真。
部分更會利用網紅、社群、推薦人,包裝成「口碑律師」「XX專業團隊」,這也是本案受害人掉入陷阱的關鍵。
2、以「情緒操控」壓迫你的判斷
新聞中的假冒律師就是用「幫你保住遺產」「你父親快走了,現在不做就來不及」等語言施壓。
這是典型的「時間壓力+情感勒索」手法。當人陷於焦慮與悲傷,判斷力最弱,最容易被誘導。
3、用虛偽的「法律恐嚇」取得信任
詐騙者常說「這是灰色地帶」「我們懂法院怎麼操作」「我幫你處理就安全」,讓被害人誤以為不依他做就會「吃虧」。
但真正的律師從不會要求紅包、不會口頭承諾「買通公證人」,也不會保證「法院一定會過」。
遺囑造假的法律風險:一念之差,犯刑事重罪
假冒律師教唆被害人製作「假預立遺囑」,表面上只是「幫忙爭取權益」,但其實已觸犯多項刑責。
1. 偽造文書罪
凡是「製作、變造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文書」,即屬偽造文書罪,最重可判五年徒刑。
若為謀取不法利益而偽造遺囑,更可能加重為加重詐欺罪(刑法339條之一)。
2. 教唆罪與共同正犯
若有人指導、勸誘他人偽造遺囑,即使自己沒動手,仍屬教唆犯,刑度與正犯相同。
換句話說,即使被騙的珍妮最後沒執行,只要她曾同意、著手進行偽造文書,兩人都可能受罰。
3. 賄賂(公證人)罪
假冒律師還提議「花90萬紅包買通公證人」。
若真有公務員公證人收了紅包,那是行賄與收賄罪;即使未成,也可能構成預備犯罪或詐欺未遂。
這些罪名疊加下來,不只是「詐騙」,而是一連串的刑事犯罪。
合法遺囑的五種形式:記錯一項就可能無效
在處理遺產時,許多人想「趕快立一份遺囑」,卻忽略法律格式。《民法》明定遺囑必須符合下列五種遺囑的形式要件,否則無效:
- 自書遺囑:立遺囑人親筆書寫全文、簽名並記年月日。
- 公證遺囑:由公證人到場,立遺囑人口述內容後,公證人記錄成文並宣讀。
- 代筆遺囑:立遺囑人指定三名以上見證人,口述內容由其中一人筆記、宣讀,並全體簽名。
- 密封遺囑:將遺囑封好後,在公證人與見證人前聲明為遺囑,並於封面簽名。
- 口述遺囑:僅限於危急情況(臨終前),需有兩名見證人同時在場聽見,並立即製成筆記或錄音。
更重要的是,任何涉及偽造、替代書寫、買通見證人或公證人的行為,全部屬於刑事犯罪。
如何防範「假律師+假遺囑」?委託前建議三層防護
第一層:查證身分
真正的律師可於法務部「律師查詢系統」查詢,只要輸入姓名即可。
👉https://lawyerbc.moj.gov.tw/
若查無律師的資料,請立即停止合作或報警。
不要因是認識的人介紹、看對方口才好、穿得正式、名片漂亮,就誤以為是真的律師。
第二層:保留證據
凡是涉及財務、顧問費、律師費、遺囑代辦等,務必要求書面契約、收據與匯款紀錄。
若有人堅持「私下收現金」或「不用簽約」,那幾乎可判定是詐騙。
同時,任何聲稱能「買通法院、公證人」的人,一律報警處理。這不僅是行賄,還是詐欺前兆。
第三層:提早建立生前法律規劃
不要等到家人生病、臨終時才倉促立遺囑。平常就應該:
- 建立財產清單:包含銀行帳戶、不動產、保險、股票等。
- 諮詢專業律師、公證人或信託銀行,預先設計合法的遺囑或信託。
- 指定見證人或監護人,確保日後行動不便時,仍有可信任的人依法執行意願。
這些文件若提早準備好,就不容易被「假律師」鑽漏洞。家屬早一步掌握這些資料,就能有效防止他人假冒繼承人、偽造遺囑或轉移財產。
法律是保護懂它的人,真正的「專業」不怕你查
詐騙最怕的是「你願意多問一句、多查一查」。
- 真正的律師有政府的律師證號、事務所地址與合約條款;
- 真正的公證人不會要求紅包、不會偷偷進病房辦遺囑;
- 真正的法律顧問,不會教你做違法的事。
「假律師+假遺囑」的新聞事件,看似離譜,其實也反映出大家對法律程序的陌生與恐懼。越是不懂的人,越容易被假專業唬住。
因此,橘子姐去上課時常提醒學員:當你要做重大法律或財產決策時,不要怕查、不要怕問。仔細查一次,也許就能避免一輩子的麻煩。
當有人叫你「偷偷立遺囑」、「幫你多拿一點」,千萬不要貪圖小利,造成未來巨大的風險。
加注警語: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,個案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,因此,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。如您有法律問題,請加王律師 LINE官方帳號,預約付費法律諮詢。

Rita橘子姐|熟齡理財法律YouTuber
HI,我是Rita橘子姐。因為疫情開始斜槓中年,50+踏上自媒體之路,經營YouTube頻道,2年累積4萬訂閱。
曾經是2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營運長,現在擔任顧問講師,分享熟齡族常見的財務與法律問題,把困難的案例,轉化為實用、易懂、且有溫度的分享,陪你在人生下半場做出更聰明的選擇!
歡迎訂閱"熟年理法院",一起打造晚美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