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齡金融法律】從長照悲歌判決,看見「照顧不勉強的6個原則」
2025 Nov 12 高齡理財法律 婚姻家事遺產
我照顧失能家人,誰來照顧我?
看了長照悲歌的判決,一位母親照顧50多年重症癱瘓的兒子,因為自己年邁身心俱疲,「不想讓兒子繼續受苦」「怕拖累家人」,最後親手殺死照顧多年的兒子。法官用最輕刑判她2年半徒刑,還建請總統特赦。
這幾年幫社會局的倡導員上課,課堂上許多熟年同學,有的是居服員,有的是照顧家人的主力。他們說自己每天都在「撐」,有時根本不是愛不愛的問題,而是「撐不下去」。
照顧這件事,如果沒有支援,真的會讓人絕望。
我在《天下雜誌》的文章,看到日本「不勉強照護生活協會」創辦人別府明子的故事。
文章來源:長照不勉強6原則:照顧者請理直氣壯放鬆與休息
她照顧公公與雙親長達30年,幾乎把人生都獻給了照顧。她說:「最痛的不是辛苦,而是對孩子和自己的虧欠。」
後來她成立協會,提出「照顧不勉強六原則」,要提醒大家:好的照顧,不是拼命撐,而是學會平衡。
原則一、不要一個人撐
照顧不是自己作戰,要學會從「我自己來」到「我怎麼能請人幫忙」。
很多人覺得請外人幫忙是「不孝」,但小家庭時代早就不可能單打獨鬥。
在台灣,長照2.0、喘息服務、社區照顧據點、個案管理師……這些資源都該好好用。
你願意求助,並不是偷懶,而是讓照顧走得更長久。
原則二、積極使用長照服務、輔具、照護產品
這原則讓我印象最深:照顧也要智慧,而不是只靠體力或意志力。協會強調不要怕用工具,不要怕用服務。
照顧也不要靠蠻力。像是運用電動床、移位帶、洗澡椅、專業送餐服務,這些都不是奢侈,而是救命工具。
如果你今天多使用一件輔具、多一次外送、多一次短期托顧,那麼明天你還能在照顧的位置上繼續堅守。
我有個朋友原本天天半夜起來翻母親的身,後來靠補助租了一台電動床,母親能睡得安穩,她也終於能睡個好覺。
你也可以撥打政府的 #1966長照專線,主動去尋求資源,像是去申請照顧服務、喘息服務,隨時關注政府的長照政策。照顧的智慧,不是撐下去,而是找到省力的方法。
原則三、和不同專業的人請教
照顧不是「家務」,而是跨領域的挑戰。有時候,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問題太多面向。
照顧長輩、面對老化、失智、長期臥床的情況,其實已經不只是「家務」或「孝順」的領域,而是涉及醫療、康復、心理、社會階層的交叉。願意請教專業人士,並非示弱,而是穩扎穩打。
在台灣,照顧者常常不知道自己可以問誰?例如有醫師、社工、心理師、失智症專線、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,這些不同專業的人士,都是你的長照支援網絡。
原則四、了解輕鬆的照顧方法,以及失智的知識
這是我最推薦的:知識讓你照顧得更輕,而不是更沉重。作者說:「輕鬆的照顧」不是放棄,而是讓照顧者跟被照顧者都能穩定地前進。
在台灣,學習正確的移位方法、不再只是「拼體力」、了解失智症可能的行為變化、知道哪裡有支援服務。這些知識都會把「每天都像打仗」的照顧,轉變成「雖有挑戰但可掌握」的生活。
你給自己補一點知識,就是給彼此一點緩衝。
原則五、不追求滿分
照顧不是比賽,不需要天天做到100分。
你不可能讓長輩永遠開心、病情永遠穩定。只要安全、有被愛、有尊重,這樣就很好。
外送餐也可以,請人打掃也可以。不要全部親力親為,拿完美主義來懲罰自己。
原則六、「不要忘了自己」你也是需要被照顧的人
別府明子說:「如果照顧變成犧牲,就會生怨。」
她鼓勵照顧者要給自己喘息的時間。
出門喝杯咖啡、去市場逛逛、看部劇、跟朋友聊聊天——這不是逃避,而是在幫自己充電。
只有你健康,被照顧的人才能安心。
讓愛與照顧長久的秘訣:不勉強
有醫師說過:「照顧的藝術,是在『不放棄』與『不過度』之間找平衡。
照顧別人是一種愛,照顧自己更是一種智慧。
你一定要學會讓自己不勉強,愛才能不被磨光。
因為當你開始好好生活,照顧這件事,才會變得有愛、有力量。
加注警語: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,個案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,因此,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。如您有法律問題,請加王律師 LINE官方帳號,預約付費法律諮詢。

Rita橘子姐|熟齡理財法律YouTuber
HI,我是Rita橘子姐。因為疫情開始斜槓中年,50+踏上自媒體之路,經營YouTube頻道,2年累積4萬訂閱。
曾經是2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營運長,現在擔任顧問講師,分享熟齡族常見的財務與法律問題,把困難的案例,轉化為實用、易懂、且有溫度的分享,陪你在人生下半場做出更聰明的選擇!
歡迎訂閱"熟年理法院",一起打造晚美人生